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领头羊,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实创科技园官微开设【科技领军人】专题报道,弘扬科技领域企业家精神,展现新时代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企业家群体的风貌。每期将邀请一位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科技领域企业家,以他们的创业故事、经营理念、决策智慧、战略思考为抓手,深度解读企业家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心路历程和成功经验,展示企业家的战略思想和行业判断,呈现他们在滚滚向前的科技浪潮中锐意进取、艰苦创新的奋斗历程。从企业家对科技创新和所处领域的理解与思考中,感受中国创新的力量,共同探索自立自强的中国科技创新之路。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成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工业生态。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科技企业,借助新一代通信技术发展,致力于让工业设备“连得上”、让生产流程“看得清”、让安全管理“控得精”,实现人、机、物、系统更加有效的链接。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广的过程,得益于一批埋头苦干的科技先行者。他们凭借“一腔热血”,致力于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实现突围,掌握产业链竞争的主动权,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建设中贡献力量。作为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跑者,航天智控(北京)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航天智控”)董事长曾志生,数十年潜心研究设备诊断技术,是国内率先提出将“海量分析技术”“大数据变工况报警技术”等新一代诊断理念和技术用于设备故障预测的行业专家。他通过预测性维护技术,帮助工业企业在安全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升级。
本期【科技领军人】,我们邀请到航天智控董事长曾志生,分享他带领团队投身于传感器+AI诊断技术领域的心路历程。
曾志生,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备诊断专家,获得的“一种用于在线监测旋转设备动平衡的设备”“一种云智慧仿真监测管理平台”等10余项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广泛应用于众多大型企业,包括航空航天、冶金、石化等行业;现任航天智控董事长,同时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特聘专家、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特聘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专家库特聘专家。
创业,助力民用工业发展
曾志生,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文简称“火箭研究院”)做诊断工程师。“我在火箭研究院从事设备的寿命预测和设备故障诊断等工作,主要面向核工业、航空航天、兵器等应用范围相对较小的军工领域。”曾志生介绍道,“通过在研究院的工作经历,我了解到民用行业的工业服务技术尚处于薄弱期,如果将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应用到民用领域,将会获得广泛的市场前景,能极大地降低成本、提升便捷性。”
提及自己的创业初衷,曾志生说道,“早期没有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我们的想法就是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信号实时传输到一个诊断中心,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发现并预测设备的故障,同时大幅度降低传感器的制造成本,让优质技术更加普惠性地应用到民用产品上面。”
为了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份热爱,实现自我的人生目标,曾志生在对行业市场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后,决定创业,深耕工业领域设备监测,专注于集专业传感器和软件系统为一体的产品研发,为钢铁冶金、石油石化、煤炭化工、能源电力、水泥等行业的700多家大型企业客户,提供设备故障智能分析系统和智能诊断服务。
64份报告,赚得第一桶金
创业就是一场冒险,九死一生。回顾创业初期,曾志生回忆道:“公司刚成立那会儿,为了生存下去,我们的发展战略主要以企业服务为主,团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技术诊断上。就像医院的医生一样,帮客户诊断完了,开一张‘诊断报告’的处方,客户按照我们给的处方去抓药、吃药。但我们只管‘把脉开方’,不管抓药,相当于‘赤脚医生’。”
▲设备故障AI诊断系统
曾志生说道,“当时,我们拿下了北京地铁5号线的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项目。该地铁通风机故障问题,是在多位专家、多轮诊断,长达5年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找到了我们,临危受命,压力可想而知。在拿下这个项目之后,航天智控整个团队都扑在5号线上,花了将近三个月时间,经过反复检验测试,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然后一一理顺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形成报告,共出具了64份报告,一举解决了困扰地铁5号线多年的问题,也赚到了公司发展的第一桶金。”
曾志生表示,地铁5号线项目的成功给了团队极大鼓励,让团队意识到认真搞技术和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是有客户愿意买单的;同时也让航天智控迅速被业内公司熟知并信任,因此又陆续地接到了好几个服务地铁线路的项目,航天智控借此机遇得到了快速发展。
转型,解决行业痛点
曾志生意识到,维修不足导致的生产事故和维修过剩产生的浪费已成为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的痛点,传统式工业设备维修亟需迭代升级,预测性维护势在必行。
在追求安全生产与降本增效的今天,设备智能运维要想与时俱进,必须打通数据采集,突破从传感器到AI诊断、整个设备、工厂的智能运维的界限,实现设备维修和诊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及时诊断、预测性维修。
曾志生表示,“此前,设备医生所做的‘把脉问诊’主要针对重大设备的事后故障,随着国家对工业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管理的不断精细化,故障诊断技术逐渐由事后的故障诊断向预测性诊断前移,重点在于事故预防和针对性的精准维护以降低成本。”
▲ CCTV13新闻报道:航天智控“工业医生”赋能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根据统计数据,采取预测性维修可以让工业企业的意外事故下降70%左右,运维成本降低30%~40%,人工成本下降15%左右。
曾志生以“设备好医生、运维好管家”的理念为基,聚焦AI+5G技术领域,利用自身的技术积累,自主创新研发了五大产品,即智能运维大数据云平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设备故障AI诊断系统、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智能点巡检管理系统。
他利用十余年时间,带领团队构筑起全新的航天智控生态体系,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AI诊断”“设备资产管理”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打破行业技术壁垒,研发了国内率先打通行业、打通数据种类、打通设备种类的智能运维大数据云平台,成为行业内第一个拥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和闭环应用系统的公司,用数字化管理和智能控制开展设备预测性维护,防止突发事故,提升企业自动化水平,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 智能运维大数据云平台
管理,在挑战中摸索
能带领团队在工业互联网遍地开花的市场竞争下突出重围,遥遥领先同行企业,一方面是技术实力的加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创始人的卓越管理。
曾志生感慨道:“我从一名工程师转变到公司掌舵人,这对我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这几年,公司始终是波浪式、曲线上升式地前进,不知踩了多少坑,但也收获了很多经验。”
“对于挑战,我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欢喜。这就相当于鲁班开了家具店,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不仅是对‘员工’的,也是对自己。我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及方法,尤其是如何管理好一个团队,带领公司一直前进。” 曾志生补充说道,“在公司,我一般不做硬性安排,我带头率先干,做榜样,员工也就跟着我往前冲。我们的管理模式是比较开放的,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没有繁杂的管理流程,团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每个人都朝着一个方向使劲。这样才能服务好客户,公司也才会更健康长久发展,这也是经过这几年学习与摸索总结出来的。”
▲ 这些企业正在通过航天智控的服务实现设备智能运维
在曾志生的带领下,航天智控已组建百人规模的团队,其中技术人才占40%,为700多家大型客户提供设备故障智能分析系统和智能诊断服务,客户群体覆盖中石油、北京地铁、中石化、中海油、神华集团、海螺水泥、鞍钢集团、日照钢铁、魏桥集团、一汽大众等头部企业,积累了上万案例的数据库。
对于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殊荣,曾志生表示这份荣誉是国家对公司实力的认可,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巨大助益,公司将持续对研发保持高强度投入,不断用技术创新引领公司发展。
曾志生表示,将航天智控落址环保园并入孵翠湖科创平台,是因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淀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这里的产业生态体系完备,入驻在这里,企业既能享受到北区的政策支持,又能在自主研发方面得到资金等全方位的服务。
在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上,曾志生表示将从三个角度入手,第一是调整商业模式,将加强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提供定制化服务;第二要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填补国内行业技术空白;第三是继续提升创新能力,为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研发新的产品,让产品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曾志生所带领的航天智控将凭借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工业企业的发展,提升工业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为构建“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更高效”的工矿企业新生态作出应有的贡献。
2
2